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评论 > 正文 |
|
高盛经济学家:未来几个月CPI增幅达到7%或更高水平
高盛经济学家梁红14日发布研究报告“通货膨胀和中国决策者的困境”,报告称,自从于5月份第一次向投资者发出通胀面临显著上行风险的警告后,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速度一直高于预期。CPI同比增幅已经从4个月前不到3%的水平上涨到6%以上。报告认为,在未来几个月CPI增幅达到7%或更高水平的可能性非常大。
CPI增幅究竟能够达到多高的水平?报告认为,CPI增幅仍存在上行风险。经过季节调整的月环比折年的CPI增幅在8月份继续加快,连续两个月出现了两位数增长。尽管非食品价格通胀目前仍然稳定(我们认为,非食品成分可能很快也会上涨),猪肉价格企稳,但其他食品产品的价格仍在上涨。此外,我们还担心粮食价格可能也会很快加入到上涨的行列中。
如果总体通胀主要体现在食品领域,我们是否应该为之担忧?当然应该。报告认为,最新的8月份CPI增幅为6.5%,再加上其他宏观数据的上升,我们应该停止关于中国是否出现严重通胀的争论了。
高盛经济学家:最优政策选择包括加息以及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高盛经济学家梁红14日发布研究报告“通货膨胀和中国决策者的困境”,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关注总体通胀,出于几个重要原因:
1)中国的食品价格通胀体现的是需求的扩张,而非暂时性的供应短缺。图表2显示了1994年(中国近年来最近的一次高通胀期)以来食品价格通胀是如何随着货币扩张而变化的。对于认为总体通胀是由猪肉短缺所推动的人们来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CPI增幅达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外,中国近几个月的GDP增长和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创纪录的新高。
2)食品价格在中国的CPI一篮子商品价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食品价格是总体价格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食品价格还会给最低工资水平带来压力,因为农产品价格代表着农民工在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的机会成本。
3)因此,未来的通胀预期(包括在非食品领域)显然已经显著上升。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应该而且能够采取措施来缓解通胀。
央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报告认为,最优政策选择应该包括一次温和的加息以及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这与印度央行在今年年初时采取的措施相似。2007年1月底,印度的通胀加速上升至6.7%,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央行的反应是将银行的现金准备金率上调100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上调50个基点,并允许卢比在一周时间内升值近9%。此外,政府还削减了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和税率。采取这些政策举措后,印度经济活动和股票市场增长有所放缓,但在此之后恢复了稳健的增长,同时总体通胀在近几周逐渐下降到4%以下。
人民币的迅速升值是一举多得的政策选择,因为它有助于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为内需增长留出更大的空间,还能够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通胀。如果人民币升值10%,进口石油、大豆以及猪肉等的价格都会迅速下降10%。
高盛经济学家:美国和人民币的利率差将迅速消失
高盛经济学家梁红14日发布研究报告“通货膨胀和中国决策者的困境”,报告称,美国和人民币的利率差将迅速消失,而且可能很快会翻转。如果我们对于美元和人民币利率的预期成为现实(我们的预测是今年年底之前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加息54个基点),中国央行通过加息来抑制国内通胀压力同时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的难度将会更大。
高盛经济学家:中国如何应对通胀将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
高盛经济学家梁红14日发布研究报告“通货膨胀和中国决策者的困境”,报告称,中国如何应对通胀问题将对全球其它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当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严厉的行政调控会增加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但是,放任通胀压力的加剧最终会使中国的未来增长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及时、果断、有效的金融调控是更适宜的政策选择。此外,我们认为,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调整将有助于在保持内需强势的同时,让全球其他地区通过中国进口的提高以及投资的外流而更大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来源: 中国证券网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